編輯手札
文/瑪塞林2013年03月29日
「紐約,有八百萬個故事,有八百萬種死法。」—勞倫斯.卜洛克身為恐怖片蒐集狂,對於謀殺與死亡的橋段,除了感到哀傷外,總是比常人多了一份興奮感。聽來有點古怪,但事實上,每座城市都有犯罪與死亡,殘忍的故事不曾有一天少過。所以當謀殺成了一門藝術,人物的死法只是故事的開場白。(more)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2013年愛倫坡獎(Edgar Award)非小說類提名=
諸多懸疑.刺激.有趣.超乎想像.想問又說不出口的疑問全都在這一本裡!
讓人不知所以的犯罪情節,許多你半信半疑卻無法解答、稀奇古怪又似假似真的疑問,都交由參與《CSI犯罪現場》、《怪醫豪斯》等知名影集編劇工作的萊爾醫師來解答吧。
◎一個人腦袋瓜中槍後,真有可能不受重創迅速復原嗎?
◎護士有沒有辦法靠施打空氣殺人?
◎吞下剃刀一定會死嗎?
◎器官移植後,受贈者的DNA會不會改變?
◎從自體燃燒的吸血鬼採得的DNA能不能看出他們的年齡?
◎施打酒精能不能殺死已經喝醉的人?
◎一個人被活埋能撐多久?
不管是應劇情轉折需要,還是老掉牙的安排,為什麼好看的書,好看的戲,常常有人受傷、有人死?
這次就以他們為主題好好研究,增進一些醫學常識吧!
道格拉斯.萊爾是位專業醫師,也是小說家、編劇家。書中除了分析案例外,作者也將他與知名影集(如《CSI犯罪現場:邁阿密》、《怪醫豪斯》、《神經妙探》等片)編劇一同工作的經驗納入其中,分享創作時如何讓不具醫學背景的讀者或觀眾,能快速融入劇情中。萊爾醫師由衷希望這是本令人覺得有趣的書,並解答讀者長久以來的疑問,增進醫學常識。最後他溫馨地提醒大家,這只是本休閒讀物,切勿用於犯罪用途喔。
本書特色
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深度提問,滿足你強烈好奇心,以及渴求正解的高度欲望。
全書由教授法醫科學課程的執業醫師D.P.萊爾,回答喜好推理小說以及犯罪影集的讀者的諸多疑問。
內容共分為五個部分,依照常見的元素畫分,如犯罪現場、鑑識人員、外傷、屍體、死亡原因等,總計有216道問題。
作者簡介
D. P.萊爾D. P. Lyle
萊爾醫師是位執業醫師,出生成長於阿爾巴馬州。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也不忘持續創作。2005年,他憑藉著《法醫鑑識和小說》(Forensics and Fiction)一書榮獲麥卡維提獎(Macavity Award);入圍愛倫坡獎(Edgar Award)非小說類提名作品則有《鑑識取証天才班》、《法醫鑑識和小說》、《凶手與法醫學》以及《謀殺和重傷》。除了非小說類外,他的多部驚悚推理小說也獲得讀者相當高的評價,像是《惡魔的遊樂場》、《盲目測試》、《慾海醫心》等書。他還寫過一篇論文,題為〈驚悚片中出現的凡爾納恐怖神祕島:百年必讀〉。他是個心臟病學家,於DeSales大學教授線上法醫科學課程,並與知名影集編劇一同工作,例如《冷案》、《CSI犯罪現場:邁阿密》、《豪斯醫師》、《神經妙探》、《法律與秩序》等片。目前住在加利福尼亞。
歡迎到D. P. Lyle的網頁和部落格參觀
作者的醫學暨鑑識科學實驗室網址:dplylemd.com
作者的鑑識科學部落格網址: writersforensicsblog.wordpress.com
審訂者簡介
孫家棟
台大醫學院病理學博士,現任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研究所所長。專長:法醫病理學、病理學。
譯者簡介
蔡承志
國內知名科普書譯者,政大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譯作有:《你要不要被複製?》、《重返人類演化現場》、《死亡翻譯人︰美國傳奇刑事人類學家比爾.巴斯的人體實驗室》、《3D人體大透視》等近六十冊。
|
名人推薦
專業推理評論家
冬陽、杜鵑窩人、景翔、張筱森、藍霄──聯合推薦
★「提問的角度具有濃厚的故事性,回答的內容充滿畫面感。這一問一答間,滿足了推理小說讀者、犯罪影集觀眾、以及每一個想說故事與想聽故事的人,對於各種光怪陸離的犯罪奇想。」──冬陽(推理評論人)
★「對推理小說作家而言,本書是案頭必備書。對讀者而言,本書是知識寶庫,可以檢驗作者的正誤。閱讀推理小說的必備工作書。」──杜鵑窩人(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前會長)
★「推理作品常因詭局設計和相關敘述經過作者親自實驗證明可行而大受贊許,其實有很多經驗可由學習而來。本書正是提供了醫學與犯罪搜查和鑑識方面各種各類的專業知識與常識,內容豐富,敘事清楚。不但作者可用以參考,讀者和觀眾也可知識大增。」──景翔(資深翻譯工作者∕影評人)
★「翔實有趣的推理小說閱讀工具書。一個簡單的提問,基於醫學本質上所需的論證,推衍出恍然的答案,提供讀者可以再三閱讀思量的樂趣。」──藍霄(推理小說耽讀者)
★「不論你現在有什麼煩惱,萊爾醫師的這本書提供了完美的黑暗與愉快處方。」──李.戈德伯格(Lee Goldberg),作家、美國人氣影集編劇,著有《神經妙探》(Monk)、《謀殺診斷書》(Diagnosis Murder)偵探小說集。
★「有什麼比讀你最喜歡的犯罪小說家的書更有趣的呢?那就是找到他們是怎麼構思的。本書會讓你看到詭異的病理問題(他們總是以奇特的方式致死,並讓調查人員得以破案)和萊爾醫師所提供的有趣答。我從第一頁就深深入迷,直到卷末。」──蘿賓.博塞爾(Robin Burcell),得獎作家,著有《埋骨墓穴》(The Bone Chamber)等作品
★「萊爾寫給作家們的法醫學選輯,是犯罪小說作家不可或缺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想找到有創意又刺激的謀殺方式的作家。」──P. J. 派瑞許(P. J. Parrish),《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Louis Kincaid》小說集
★「若想探測一個犯罪小說作家寫作的精采度,就不能少了法醫學專家萊爾醫師。」──佐伊.夏普(Zoe Sharp),作家,著有《夏洛特「夏莉」福克斯》(Charlotte “Charlie” Fox)犯罪驚悚系列小說
★「對任何一個懸疑驚悚推理小說作家來說,本書是很棒的工具。如果你對人的生命、疾病、受傷與死亡感到好奇,你會從萊爾醫師的書中獲益良多。」──www.EthanJones.blog.com
★「萊爾醫師是犯罪與推理小說作家最好的資源。他具有權威、表達清晰,又樂於與人討論。本書帶來迷人又恐怖的閱讀體驗。」──C. J.巴克斯(C.J. Box),《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Force of Nature》
★「這本書是金礦。是各種類型的作家都必備的參考書。」──葛蘭特.布萊克伍德(Grant Blackwood),《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The End of Enemies and The Wall of Night》
推薦序
在現實上建構想像 文∕景翔
有人說電視影集《重返犯罪現場》、《CSI犯罪現場》風行全球之後,一般人才開始注意到微物辦案的重要性。這話雖然不無道理,但自一八四一年愛倫坡發表他經典作品《莫格街兇殺案》而開創推理小說這種新文類後,除了極少數(例如也寫推理小說的科幻作家艾西莫夫「黑寡婦俱樂部」系列大多僅以邏輯來破解生活上的謎題)之外,幾乎每一篇、每一本推理小說都有凶殺案,也就是說都少不了會有「屍體」,需要經過「法醫」檢驗或要進「解剖室」做進一步地詳細檢查,至於「犯罪搜查」則是不論由偵探或警方進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怕通篇是以時間、距離和車次等數據來破解不在場證明的,也得有一個現場的狀況作為根據。所以推理小說的讀者早已熟知微物證據和犯罪搜查的重要性。更何況福里曼還曾創造過一位號稱「移動的實驗室」的法醫神探宋戴克,以他嫻熟的法醫學知識和對微物證據觀察能力辦案。雖然這兩方面的發展都還不像現在這樣成熟,但在觀念和做法上都算是開了先河。而所有的作家在寫作時,即使是在各種奇思怪想之下,也會盡量寫得極為真實而具說服力,起碼不能讓讀者感到有錯誤或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多方學習與小心求證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準備工作。比較起來,今日的作者顯然要幸福多了,因為D.P.萊爾醫師這本《法醫.屍體.解剖室:犯罪搜查216問》正是一本提供了各種相關知識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