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岱凡.奧德紀

原文作者:Stephane Audeguy

譯者:嚴慧瑩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4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621462

裝訂:平裝

>>>>按此購買>>>>

>>>>按此購買>>>>

OKAPI推薦

【博客來選書|5月】《獨子》|張惠菁:假如盧梭有個敗德的兄弟

作者:張惠菁2013年05月15日

獨子 2013年5月選書/// 《獨子》 作者|史岱凡.奧德紀 譯者|嚴慧瑩 出版社|貓頭鷹 〔博客來推薦理由〕 歷史,會混淆所有人的價值觀。 〔專業推薦人觀點〕 假如盧梭有個敗德的兄弟 文∕ 張惠菁 台大歷史系畢業,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著有傳記《楊牧》,小說《惡寒》、《末日早晨》,散文(more )

 

內容簡介

  2007年雙叟文學獎得主
  入圍龔固爾、費米娜、梅第西文學獎

  我應該恨你。然而,我立刻就愛你了。沒有任何原因。
  但這並沒有減輕我的忌妒:你生下來十五天之後,我絕望地發現
  我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一七九四年,在法國大革命五年後,讓雅克.盧梭的棺木由楊樹島移靈至巴黎萬神殿。為了這個人們心目中的偉人,舉辦了接連三天的盛大慶典;在熱鬧的慶典人群之中,有個人正默默看著這一切……

  他是佛朗索.盧梭。是提出《社會契約論》、寫下《愛彌兒》與《懺悔錄》,對世界影響深遠的讓雅克.盧梭,唯一的哥哥。

  以《雲的理論》初試啼聲便驚動法國文壇的史岱凡.奧德紀,透過這位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之眼,帶領讀者一同走過璀璨的啟蒙時代、黑暗的大革命時代,並見證了女權運動的起點;出入虛構與真實之間,明寫這位人物動盪而奔放的一生,暗地裡卻是與盧梭的互文對話……

  「我們從此也再沒他任何消息,我就因而成了獨子。」--盧梭,《懺悔錄》。

作者簡介

史岱凡.奧德紀 Stephane Audeguy

  一九六四年出生,是法國當代文壇作品氣闊最恢弘的年輕小說家,博學多聞,涉獵廣泛,在文學之外,對電影、繪畫、漫畫、各國民情也深有研究,因此作品往往摻揉了各類知識,旁徵博引,哲思處處可見,但行文不失幽默。另著有《雲的理論》(已出版)、《我們其他人》、《@ROM》三部小說,以及其他散作,每部小說皆掄下各項文學大獎。目前全心專注於文學創作,定居巴黎。

譯者簡介

嚴慧瑩

  一九六七年生,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法國普羅旺斯大學當代法國文學博士,專門研究當代法國女作家瑪麗.荷朵內的創作。目前定居巴黎,從事文學翻譯,譯有《六個非道德故事》、《緩慢》、《羅絲.梅莉.羅絲》、《永遠的山谷》、《沼澤邊的旅店》、《口信》、《終極美味》、《灰色的靈魂》、《落日的召喚》、《無愛繁殖》、《情色度假村》等書,並著作法國旅遊資訊相關叢書。

 

名人推薦

【媒體書評】

  奧德紀透過這本書,讓我們聽到一首亦適用於我們時代的安魂曲。--《天使名冊當代文學月刊》

  讓雅克.盧梭有位哥哥。不太重要是吧?官方史上,佛朗索.盧梭這位陰暗的、狡猾的、放蕩的哥哥只留下在感化院的紀錄,令讓雅克.盧梭可以相信自己是位「獨子」。不過有某位作家沒有錯過這細節,他觸碰、證明,且將這件事轉換成觀念--由奧德紀來處理,必然會出現一本偉大的書,一本佛朗索.盧梭版的《懺悔錄》。--《電視全覽》周刊

  奧德紀操演著文學的鏡像遊戲,精彩萬分,並在我們面前重新建構起法國大革命的觀念與邏輯。--《閱讀》雜誌

  《獨子》是博學的仿傚與鏡像遊戲。這不僅是重新以較為現代但貶抑的眼光來看讓雅克.盧梭,也是一本充滿機鋒、活躍、刺激人心的小說。這樣的尖酸刻薄並沒有減損小說給人的想像力,反而更刺激。--《快訊》

  《獨子》是對於過往世界的熱切追尋所展開的冒險,對於歡愉的飢渴與鄉愁,以其博學謹慎地添加虛構。奧德紀的想像力抓住了憂愁。--《解放報》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小說無限

規格:平裝 / 21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獨子》導讀

  這是一部想像的自傳體小說,敘事者為大名鼎鼎的十八世紀哲學家讓雅克.盧梭的哥哥──佛朗索.盧梭(Francois Rousseau),本書以盧梭《懺悔錄》第一冊第五章的一句話為楔子,讓大家知道讓雅克.盧梭並非他們家的獨子,其實他有個哥哥,一個在父親眼中不成材的哥哥。在歷經了千年一遇的浩劫──法國大革命後,他在蓋棺論定之前,不吐不快,想替自己翻案。

  作者以第一人稱書寫,但不時向讓雅克(也就是他的弟弟)表達他的看法:《懺悔錄》中的謬誤之處;《愛彌兒》只是烏托邦的幻想;責怪天才老弟應為後世負責,因他令他們模仿他「愚蠢的理論」,以他之名做了許多壞事而喪命。史岱凡.奧德紀(Stephane Audeguy)以仿十八世紀騙子無賴描寫流浪冒險和淫蕩生活的一連串故事,筆調流暢直白,口無遮攔地批判宗教,表明寧可信人也別信神。當然,馬西曼.聖封是佛朗索的啟蒙導師,他從這位伯爵那兒學習到同性愛初體驗,閱讀了不少淫書,並練就一身口若懸河的嘴皮功夫。此外,作者不忘借佛朗索之口,表示對薩德侯爵的同情:他在惡名昭彰的巴士底監獄二十七年歲月裡,遇到薩德侯爵,從多次交談中,學會了哲學思辨;並詳述兩人如何挖牆,把《索多瑪一百二十天》這本經典禁書手稿藏好,日後又如何將它「偷渡出獄」。

  令人驚心動魄的畫面尚有老公爵的戀童癖及殘忍的性虐待;囚犯遭火刑的秘辛;典獄長強姦弱小的嘴臉;佛朗索拿貓做活體實驗,目的是為了製造性愛機器;行刺國王者受五馬分屍酷刑的下場;巴士底監獄長被暴民千刀萬剮、割斷喉頭的慘狀;老百姓情緒沸騰,不滿行刑太短暫沒看頭……這些混亂場面混淆了所有人的價值觀,所謂的公平正義老早被血淚淹沒了。佛朗索以薩德的思想做結語:歷史證實薩德的悲觀與極端,有其道理。

  再者,奧德紀曾從事電影業,他對感官的刻畫,入木三分,在暴力方面以視覺為主,從若干插曲可見一斑;而在幾場性愛場景中,則改以嗅覺喚起感官印象:「如此溫柔,讓我從來都未察覺牙齒的存在」、「這個肉體和杏仁奶的氣息是我最初的意識」、「昏暗中她身體移動,灼熱流汗的肉體氣味衝上我的臉」、「湊上嘴吞噬這灼熱帶著麝香的果實」、「生蠔比最新鮮的女人陰戶氣味還有滋味」……皆描寫得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於2007年榮獲雙叟(Deux Magots)文學獎,替聖傑曼大道(註*)注入一股18世紀狂放不羈的氣息。在本書中,亦提及當時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功敗垂成的始末,究其原因,可歸納為男性視女人為點綴品,從未正視婦女問題,認真為女性設身處地,而往往以一句『現在有比「女權」更急迫的問題待解決』來帶過。原來女權並不等於人權!這毋寧是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口號下最大的諷刺。

  閱讀此書有股欲罷不能的亢奮。除了內容精彩緊湊,具私密性,又有為大時代歷史創傷見證的情緒,作者也對宗教、人性及對公理正義提出反思,這些都勾勒了法國18世紀的社會氛圍,它是部兼具知性與感性的作品,值得推薦。

阮若缺 國立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

  *「雙叟」和「花神」咖啡都位在聖傑曼德佩教堂和聖傑曼大道的路口處,是巴黎文人雅士常光顧的聚會場所,除了咖啡飄香外,思想開放,百家爭鳴的氣息亦繚繞其間。

 >>>>按此購買>>>>

 

內容連載

一七三八年末,某個名叫沃康松的傢伙,短暫成名了好一陣子。他耐心地研製了一隻機器鴨子,老實說不能稱之為自動:這鴨子比較近似客廳裡的鐘擺,而非飼養棚裡的動物。然而就算這樣,沃康松的鴨引燃大眾想像力的速度,和它主人荷包膨脹的速度一樣快:因為每亮相一次,就收一次錢。看過的人都說它像一隻真的鴨子一樣喝水,更神奇的是還會消化,但是這些精巧的動作到底確切如何,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B先生和那些週一相聚的好友想親眼見識這個神奇:宮廷和城裡對這位內向工程師製作的鴨子天真風靡的程度,和小老百姓在聖傑曼市集上爭看蛇人或長鬚女如出一轍。沃康松先生只不過是個技術純熟的街頭賣藝人嗎?B先生負責邀請來鴨子和主人,砸下重金要求一場示範表演,因為他想識透其中巧妙:要不就是真正令人嘆為觀止,要不B先生就懷疑其中有詐,不管答案是什麼,他要弄個清楚。然而,B先生所擁有的工藝知識,遠遠不夠用來拆穿這種高階騙術或驚嘆其中機械的巧妙,因此他邀請我以假身分混進圈子,讓拒絕專家鑑定的沃康松先生不會對我起戒心;其他人也都知道這事,他們將稱呼我阿爾多伯爵。我可以不動聲色地檢查沃康松先生的機器鴨,然後把結果報告給在座先生。大家一定猜得到我是否接受了B先生的邀請。 

文章標籤

故事行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原文作者:Chris Anderson

譯者:連育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201755

裝訂:軟皮精裝

>>>>按此購買>>>>

>>>>按此購買>>>>

內容簡介

當人人都能為自己量身訂做產品,
大者恆大的產業宿命將被推翻,機會輪到中小企業與個人手上。
最犀利的網路新經濟發言人克里斯.安德森,
繼長尾理論後,預見「自造者」的崛起將徹底改變未來所有產業。

《經濟學人》、《彭博商業週刊》、《富比士》、《天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等國內外媒體熱烈探討「自造者」風潮。

《紫牛》、《你的桶子有多滿》、《創意黏力學》、《精實創業》、《誰說人是理性的!》全球重量級作家一致盛讚!

  Amazon分類排行:電子商務#1、工業製造及營運系統#3、創業#7

  「自造者運動」是一場桌上型製造革命。

  網路開放式社群風潮成功擴散人才的長尾效應。無數同好上網分享點子、衍生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並集資讓夢幻逸品得以生產,將成果送達全球愛好者手上。3D印刷技術進一步推動物品的長尾效應。開模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生產工具大眾化,拜實體產品數位資訊化之賜,「全民製造、量身客製」已成現實。

  不只個人,大型企業也開始利用3D技術製作小量多樣的高級技術零件。電影「鋼鐵人」主人翁的原型、Tesla創辦人Elon Musk,他的汽車工廠活脫脫就像電影場景,生產的每一個零件都可重新設定,從車門內飾板顏色到電池模組放幾顆電池,都依要求生產,甚至在室內試車,發生問題能立即解決。

  華頓商學院教授Jeremy Rifkin形容這場位元與原子虛實整合的運動:「重要性有如從農業社會轉移到早期工業社會,甚至將改變未來全球製造版圖。」《經濟學人》認為,3D印刷等技術將承繼19世紀蒸汽機動力、20世紀流水線生產,帶動21世紀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只要有想法,就能夠以製造為業;有了網路,便能將成品銷售到全世界。未來產業會出現一個特色:「萬人小市場」(數量夠多,有生意可做;數量也夠少,能維持專營路線,避開激烈競爭)。這是量產型產業的缺口;是整體市場的混沌地帶;也是小巧型公司的機會所在。

  自造者世代應用網路創新模式推動下一波經濟成長,人人製造的新工業革命已然來臨!

作者簡介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在網路新經濟這個領域,安德森被譽為是論據最充分且觀察最犀利的作者。他的一系列觀點超越時代的文章及著作,不只定義了新經濟裡的數種關鍵趨勢,也描繪出這些趨勢所代表的新商業模式與商機。2007年獲《時代》(Time)雜誌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位人士」之一。

  安德森自2001年起擔任《連線》(Wired)雜誌總編輯,在他的帶領之下,《連線》五度獲得「美國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提名,並曾獲卓越雜誌首獎(General Excellence)。安德森也曾獲《廣告年代》(Advertising Age)封為「年度總編輯」(editor of the year)。

  2012年底,安德森宣布離開《連線》雜誌,擔任3D Robotics執行長,「對我來說這是追逐創業夢想的機會。」安德森在2009年底與人共同成立了3D Robotics,主要生產、販售DIY無人機的零件,並經營由DIY社群成立的網站DIY Drones。他們沒有融資、但是第一天就產生收入,目前已經成為一家營業額數百萬美元的公司。

  安德森曾服務於《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自然》(Nature)、《科學》(Science)等雜誌,也曾在洛塞勒摩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擔任研究員。出版《長尾理論》、《免費!》,發表他對網路商機的最新觀察與研究成果。目前和妻子與五個兒女住在北加州。

  安德森的網址為:www.makers-revolution.com。

譯者簡介

連育德

  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所畢業,曾任東吳英文系口筆譯兼任講師、證券業內部譯者。教育部中英翻譯能力檢定通過,亦曾獲梁實秋翻譯評審獎,專精財經與科技領域的中英雙向翻譯。另從事商業人士英文家教,並熱中於全腦開發學習,著有《新多益3冠王教你腦力全開記單字》一書,譯作有《第一眼就看出問題》、《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天下文化出版)。

 

名人推薦

  「現在往後的數十年,自造終將會重新發明每一個東西,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所以,從這本書開始了解它,試著成為社群的一員。」--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林之晨

  「在量產市場中如何大量『智造』與在利基市場中如何善用『自造』,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兩造新方向。」--工業研究院南分院執行長 徐紹中

  「安德森深知『誰握有生產工具,誰就能決定生產何物』的硬道理。現在各位都有了生產工具,你就是老大!無論有沒有讀這本書,你的生活都會被書中闡述的趨勢所改變,各位要先讀為快!」--《紫牛》暢銷作家Seth Godin

  「安德森立論精闢,讓我們看到親身實做的未來,『想像得出來,就製作得出來』!」--《創意黏力學》作者Dan Heath

  「發人深省又引人入勝。安德森勾勒出一幅扎實的未來藍圖,在自造者領軍下,美國有機會站上製造業的領導地位。」--Tesla Motors共同創辦人兼SpaceX執行長Elon Musk

  「看到軟體顛覆一個又一個產業,大家應該都曾驚嘆不已。現在請再度繃緊神經,因為同樣的趨勢正要席捲大家最切身的產業。本書講述科技將會如何徹底衝擊美國的製造業,論點精采,是一本不能錯過的重要大作。」--《精實創業》作者Eric Ries

  「這本書深入探討一股正在醞釀的改變力量,未來將為發明帶來新風貌。必讀!」--《誰說人是理性的!》與《不理性的力量》作者Dan Ariely

  「本書真知灼見,讓人一窺新工業革命的堂奧。預見未來,請從本書開始。」——《你的桶子有多滿?》作者Tom Rath

>>>>按此購買>>>>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

規格:軟皮精裝 / 336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章標籤

故事行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

原文作者:Taras Grescoe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0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7553

裝訂:平裝

>>>>按此購買>>>>

>>>>按此購買>>>>

內容簡介

西班牙畫家 達利:「只有窩囊廢才會年過四十還搭地鐵。」
英國鐵娘子 柴契爾夫人:「二十六歲以上的人要是還搭公車,無疑是個失敗者。」

不開車真有那麼糟嗎?
其實,不開車,你可以選擇各種方式上路,
這才是屬於現代人的自由。

一趟不開車的環球觀察行

  《海鮮的美味輓歌》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繼暢銷前作後,以三年的時間,分別在美洲、亞洲、歐洲十二座大小都會,實地觀察各地的大眾運輸系統和城市、居民、社會之間的微妙關連,並從美國大量使用私人汽車和歐洲、亞洲的大眾運輸發達兩種不同形態所形成的迥異都市結構,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治安、經濟和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差別,觀察出「無車生活」對人類的美妙可能。

十二座國際城市的都會交通風景
  在這一趟觀察行中,他鑽入紐約地底觀看地鐵隧道挖掘工作、親臨巴黎感受地鐵迷宮內的紛雜氣味、身陷東京上班時間的通勤人潮煉獄,他走訪號稱「巴洛克集中營」的莫斯科地鐵,看地底下的金碧輝煌,也踏上單車,感受哥本哈根對單車騎士的友善環境;還有探訪汽車的分布改變如何影響了洛杉磯、鳳凰城、波特蘭、溫哥華、費城,甚至波哥大的都市環境和居民習慣。

趣味與知識兼具的城市記錄
  專業撰述報導者出身的格雷斯哥,在文字中對各國的地鐵、電車、巴士,甚至是自行車等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和歷史描繪詳盡,融合個人旅記及國家地理雜誌式的報導風格,讀來趣味及知識兼具,更能讓您想像一種更簡樸、乾淨、不耗費資源、親近群眾的新式生活型態。

特殊分冊,方便帶上路
  從起點到終點,一趟環球觀察之旅。分城獨立十二小冊,輕盈方便攜帶;等公車、搭捷運、坐火車,隨時翻讀一座城市脈絡,吸收趣味知識。

  一起上路吧!

得獎記錄

  ◎The Globe and Mail, 2012年度最佳圖書 提名
  ◎加拿大 亞馬遜網路書店 2012年最佳編輯選書  提名
  ◎Planetizen.com 2013年度十大都會規劃、設計、發展主題好書 提名
  ◎The Quebec Writers’ Federation Mavis Gallant Prize, 2012 最佳非文學寫作獎得主
  ◎The Hilary Weston Writers’ Trust Non-Fiction Prize, 2012 最佳非文學寫作決選入圍
  ◎The B.C. National Non-Fiction Prize, 2012 最佳非文學寫作初選入圍

作者簡介
 
泰拉斯.格雷斯哥 Taras Grescoe

  著有《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時報, 2009)、《老饕犯賤走天涯》(先覺, 2008)、《他方的盡頭》、《大吃一斤:魁北克揭祕》。《海鮮的美味輓歌》曾榮獲二○○九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而《大吃一斤》不但入圍作家基金會獎決選名單,也是加拿大的全國暢銷書。

  他的文章可見於美、英、加三國的各大出版品,包括《獨立報》、《康泰納仕旅人雜誌》、《美食》、《衛報》、《國家地理旅遊者誌》以及《洛杉磯時報》。他現居蒙特婁,這輩子不曾買過車。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曾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譯有《決戰熱蘭遮》、《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失落之城Z》、《胡若望的疑問》、《人口大震盪》、《宗教的慰藉》、《非商業旅人》等書。

 

名人推薦

  「過往我們對於城市、能源、教育等的政策與規劃,都是建立在舊的價值體系上,如果我們不能重新回歸到以人為核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許將會對未來的生活樣貌失去想像力。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城市運輸系統發展的觀察、省思與可能性。」──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 總編輯 李取中

  「以汽車為核心建造出來的城市在美國,大賣場與灰濛濛的天空是它的副產品。以人為核心建造的城市在歐洲,小店與陽光是它的產品。請帶著這本書,用雙腳或者腳踏車,一起走出我們想要的生活。」──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周易正

「這是一本談「城市移動」的文明觀察,敏銳,好奇,充滿機智與視覺透視,帶你瞬間跳躍於全球各大都會之間。」──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回到《不開車,在路上》的根本訴求,用大眾運輸取代汽車,不僅節約能源、減少污染,讓街道成為真正的公共空間,還可以增進族群的互動與理解。作者疾呼,汽車沒有為人們帶來解放,捨棄汽車才有解放的可能。」──台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教授  畢恆達

  「世界上所有最受人仰慕的城市,年輕人會想居住的地方,都擁有極佳的大眾運輸系統,不然也正在興建當中。格雷斯哥說明了這種現象的原因:傑出的地鐵、公車捷運系統、渡船,或是我們在都市空間中移動的其他各種方式,都是人類最文明的發展。本書精彩的論述明確指出,汽車不會為人類帶來解放:不需要汽車才是真正的解放!」──Bill McKibben,著有《地球.地殏: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Earth: Making a Life on a Tough New Planet)

  「我瀏覽著《通勤萬歲》,突然看到其中一章談的是東京,這是一座我很熟悉的城市。不過,我很快就發現格雷斯哥對於那座巨大都市的設計與基礎建設所擁有的瞭解比我深入得多,而且說明得清晰易懂又引人入勝。他對世界上其他數十座城市的描寫也都是如此,並以深具說服力的論點證明了城市一旦把私人汽車視為沒有必要的入侵者,即可達到最佳的運作狀態。」──雷德(T. R. Reid),著有《歐洲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按此購買>>>>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EARTH

規格:平裝 / 46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文章標籤

故事行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